单招语文知识点
一、默写 (10分)
1、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。(10分)
⑴、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________________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(荀子《劝学》)
⑵、天生我材必有用, 。(李白《将进酒》)
⑶、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 。(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)
⑷、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 。(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)
⑸、穷且益坚, 。(王勃 《滕王阁序》)
⑹、________________,化作春泥更护花。 (龚自珍《已亥杂诗》)(3)⑺、小楼昨夜又东风,______________。(李煜《虞美人》)
⑻、 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(杜甫《蜀相》)
⑼、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韩愈 《师说》)
⑽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,羽化而登仙。(苏轼 《赤壁赋》)
三、阅读《劝学》、《师说》中的两段文字,完成2-5题。(15分)
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;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,而见者远;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 (《劝学》)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,欲人之无惑也难矣。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,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!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,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 呜呼!师道之不复可知矣!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 (《师说》)
2.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,有错误的一项是(3分)
A.声非加疾也,而闻者彰。 疾:快
B.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:从师求学的道理
C.君子不齿 不齿:极度鄙视
D.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! 惑:糊涂
3.下列对第二语段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
A.全段主要是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,作者先以感叹的语气,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。
B.第一层将“古之圣人”与“今之众人”作对比,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,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。
C.第二层把“为孩子选择老师”跟“自己不愿拜老师”作对比,深入揭露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。
D.第三层以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”与“士大夫之族”作对比,来批判当时士大夫们的不能尊师重道,结尾“其可怪也欤”表露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无可奈何的情绪。
4.下列对选文的理解,有错误的一项是(3分)
A.《劝学》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“学不可以已”。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“善假于物”。先用“吾尝终日而思矣,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”来阐说,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,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。
B.《劝学》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,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,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,能弥补自身不足。
C.《师说》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,用三组对比,写不同的认识、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,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。
D.《师说》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,“其可怪也欤!”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。
5.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(6分)
⑴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(3分)
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⑵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
译文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三、阅读下面诗歌,完成第6-7题(6分)
不见①
杜甫
不见李生久,徉狂真可哀!世人皆欲杀②,吾意独怜才。
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。匡山③读书处,头白好归来。
[注]: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,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,遂有感而作。②指李白因入永王李璘幕府而获罪,系狱浔阳,不久又流放夜郎。有人认为他有叛逆之罪,该杀。③匡山:指四川彰明县(今江油县)境内的大匡山,李白早年曾读书于此。
(6)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,请列举一种并作赏析。(3分)
(7)杜甫和李白有着深厚的友情,听到李白获释,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。阅读全诗,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思想感情。(3分)
(6) 示例:①对比手法。(1分)通过 “皆欲杀”和“独怜才”的对比,突出表现了杜甫与“世人”态度的对立(1分),突出了对李白的理解和同情。(1分)
②对比手法。(1分)李白敏捷的诗才和飘零天涯的遭遇,形成鲜明的对比。(1分)突出了杜甫对李白的哀怜。(1分)
③直抒胸臆。(1分)杜甫不装点景物,直接表白情感,直说“不见”、“哀”、“怜才”,情真意切,质朴自然(1分),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。(1分)
(7) ①对好友的挂念,②对李白怀才不遇、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。③为李白的命运担忧,希望他叶落归根,终老故里。④希望好友相聚。⑤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。(每点1分,任答三点得满分。)
推荐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